■ 中國行與思(ARMANI24)
  這幾年,連最不懂事的德國人也看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於是,在德國書店里可以買到的“解讀中國”書籍也越來越多。有中國人寫的,有外國漢學家寫的,有半句漢語不懂的“專家”寫的。這些書的共同信用貸款點在於,其讀者希望通過它瞭解中國人的一些思想以及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
  當然支票貼現不是每一本書都值得看,但有意思的是,很多作者會把中國文化跟西方的“不同”解讀成一種“神秘”。
  比如我曾聽到一個懂漢語的德國人說:“說中文的時候關鍵字排名你一直得猜對方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
  好吧……就好像我們跟自己同胞談生意的時候就不用考慮對方心裡是怎麼債務整合想的?不知道那位德國人有沒有交過中國朋友,反正我會想到我哥小黑(湖南爺們兒),在我們玩兒xbox的時候我還真沒怎麼猜過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不就是哥們兒嗎?
  基辛格寫的《論中國》讓我一樣感覺不對勁。基辛格是生於德國的美國政客。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美建立外交關係他功不可沒,所以他理論上應該比較瞭解中國跟美國之間的事,但他的書給了我一種嚴重被忽悠的感覺:在基辛格眼裡,貌似中國人做的任何事都跟古老思想有關,主要跟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有關。這跟“星座論”一樣,雖然有說服力但很有over-interpretation(過度闡釋)的滋味。
  按照基辛格的說法,我很想知道他如何評價一本《論德國》的書,書里沒完沒了地給讀者解釋德國人的所有行為都跟尼采或者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有關?
  當然不是我否認文化差異的存在,我只是不贊同中國人特別“神秘”的觀點。中國人和德國人的“複雜”與“簡單”取決於哪些方面。比如在喝酒方面就是德國人簡單,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不想喝就算了,而中國人比較複雜,要知道跟誰乾杯,喝多少,說啥,給誰面子。反而聊收入方面就是中國人簡單,想聊就聊嘛,有啥大不了的,而德國人就很複雜,收入在我們這兒屬於“忌諱”話題,直接說會特別尷尬!
  那麼文化差異到底何在?
  我要借用一下二十世紀比較有影響力的傳播理論學家保羅·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講過的經典“文化差異”事件:二戰時一部分美軍駐英國,閑時追當地女人也不奇怪,沒預料到會有任何交流障礙。英美文化不是本來就差不多、連語言不都很像嗎?結果很多被追的英國女人抱怨,而且很多追她們的美國男人也抱怨,而且他們抱怨的地方恰恰是相同的:對方太“隨便”了!
  瓦茲拉威克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當時英美男女交往習慣的不同。在二戰時的英國,接吻被公認為相當親密的事,要好幾個date才可以吻,而且下一步基本上就等於上床。美國就不一樣,接吻沒事,認識不久就可以吻,但從接吻到上床的地步還要好幾個date才行。所以,當美國男人追英國女人的時候,他一般會很快就想跟她接吻。英國女人會覺得這次接吻來得太早,美國男人怎麼那麼“隨便”呢?而且,如果英國女人接受了這次接吻的話,她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這離上床就不遠了!可以想象美國男人本來只想接吻,結果眼前的英國女人突然準備上床。可能他一邊興高采烈一邊納悶:這英國女人怎麼那麼“隨便”呢?
  這就是一種文化差異。
  在這個文化差異無處不在的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神秘嗎?
  □雷克(旅行攝影師)  (原標題:文化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bxgxyufega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