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修學之理者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廣論 p.195【◎ 如何修學之理者,】 【四犯因中,】 【無知對治者,】 【謂當聽聞,了知學處。】 如何修學之理主要有四樣東西--無知、放逸、不敬、煩惱熾盛四樣。第一個原因是無知,因為對這個戒沒有正確的了解,所以犯了戒也無從檢查。如何來對治因為無知而犯戒的過失?就是聽聞所有戒律的內容,知道如何檢查以及防範。 【謂於取捨所緣行相,不忘憶念及以正知,率爾率爾觀察三門了知轉趣,若善若惡,】 【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恥作惡是為知慚,恐他譏毀羞恥為愧】 【及由怖畏惡行異熟,懷恐懼等,當如是學。】 犯戒的第二個原因是放逸。,不可以放逸,要戰戰競競。 由於忘記沒有認真、所以放逸身、口、婚禮顧問意三門,因而犯戒。若要對治因為放逸而犯戒的過失,就必須依照所有戒的內容,知所取捨、憶念不失,再加上隨時用正知正念觀察身、口、意三門,是隨善法轉,還是隨惡法轉。如果知道心 隨惡法轉,就要及時遏止。以自覺羞恥的慚心(依自力)、或者怕遭他人譏毀的愧心(依他力)、以及怖畏惡行將會招致惡果(異熟果),而心懷恐懼等佛法的內容(依法力),使自己不作惡業,這樣來修,就能不因放逸而犯戒。 【不敬對治者,】 【謂於大師師所制立,同梵行所,應修恭敬。】 犯戒的第三個原因是不恭敬。因為輕視戒律,所以心不恭敬而破戒。想要對治因為不敬而犯戒 的過失,首先應當思惟佛陀難遇,佛法難聞,如今還能聽聞佛法,就該懂得珍惜。佛在涅槃之前,曾經教導我們要「以戒為師」。因此,恭敬戒律,就等於是恭敬佛 身,輕視戒律,就如同是輕視佛身。所以,應該如何對治不敬,就是對於佛婚禮佈置以及佛所制定的戒律,還有能清淨持戒的僧眾,都生起敬重的心。【煩惱熾盛對治者,】 【應觀自心,何煩惱盛,勵修對治。】 犯戒的第四個原因是煩惱熾盛。因為心總是隨著煩惱轉,無法調伏,所以破戒。若要對治由於煩惱熾盛而犯戒的過失,應該先觀察自心,屬那一種煩惱最強,接著勤修對治的法門來減輕它。我們初心修學的叫五停心觀,一、不淨觀對治貪欲:二、慈悲觀對治瞋恚:三、因緣觀對治愚痴:四、(有兩種)1.界分別觀對治我見 2.念佛觀對治多障: 五、數息觀對治散亂: 【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 如果不依照前面所說,先找出犯戒的原因,再進一步策勵自己勤修對治的話,是無法圓滿戒律的。若是自認為偶而違反一些小過錯,罪業非常輕微,心中不必太在意,因而輕視戒律,放縱自己的身心,隨著煩惱造業的話,將來就只有純苦的果報會場佈置了。 純苦有兩種解釋,這純苦只有苦沒有好的或只有一個地方純苦:地獄,人間不是純苦,畜牲不是純苦,餓鬼不是純苦。所以心裡面,不要覺得浮浮泛泛,覺得大概沒關係,無始以來的習氣,它不會提起這個警惕來的,這一點我們必定要認識。 師父常常說,我怕去看見鴿子,我就覺得和平鴿,它前身就是這種人,你看他很好的,但是他本身的引業,就是個畜生業,就是愚愚癡癡的。我們眼前,千萬隨時隨地注意,不是說表面上做得叫人家蠻歡喜 就行了,你內心當中,你的業是什麼,這個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件事情,問我們自己內心最清楚最明白,不要說小地方,真正我們下腳的就是這小地方。 p. 196 【如分別阿笈摩云:「若於大師大悲教,起輕微心少違犯,由是而獲苦增上,折籬失壞菴沒林。現或有於王重禁,違越而未受治罰,非理若違能仁教,如醫缽龍墮旁生」。故應勵力,莫為罪染。】 分別阿笈摩開幕活動說:「如果對於佛陀依大悲心流露所宣說的法教,起輕微的不敬,或稍有違犯,將來都會引生大苦,就如同比丘墮生龍中的因緣故事一樣。在過去迦葉佛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因為門前有一棵菴摩羅樹妨礙出入,就將樹枝折斷。雖然這個舉動,在比丘戒律中,只是輕微的遮戒,但是死後卻墮在畜生道中為醫缽龍王, 頭上生出夜拉樹,每每遇到刮風的時候,樹枝就會隨風搖擺,非常痛苦。在世間違反法律的時候,也許還有機會得到赦免不必受到刑罰。但是,一旦違犯佛所制定的 戒律造下惡業時,就無法不遭受果報,就像比丘墮龍身的例子一樣。」所以,應該盡力地防止犯戒,即使再微小的惡業,也因心生大怖畏而不造;萬一有所違犯時, 也能依照佛所說的懺罪方法,如法的懺除清淨。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澎湖民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bxgxyufega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